卧龙区2022年小麦中后期管理建议
2022-03-28 16:24:03 | 卧龙区农技中心
月24日监测,当前小麦最后一片叶已伸出1/3左右,不久将进入孕穗期、抽穗期,小麦生育进程在加速。小麦抽穗后就进入后期阶段。当前及后期阶段麦田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叶防早衰促灌浆,防病害流行保丰收。该阶段管理措施应在5月1日以前完成。
一、小麦生产面临的问题
1、病虫防控形势依然很严峻。近期的降雨大风天气及随后可能出现的多雨天气,非常有利于小麦条锈病的扩散蔓延,也有利于小麦赤霉病菌子囊壳的形成及孢子扩散侵染,还有利于小麦白粉病等其它病害和麦蚜、小麦吸浆虫等其它虫害的偏重或重发生。因此,抓好条锈病、赤霉病的监测防控和多种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中后期麦田管理的重大任务。
2、保叶促灌浆任务大。小麦生长后期叶片状况对产量影响很大。绿叶面积大,持绿时间长,才能保证小麦良好灌浆。病害严重、叶片营养条件差都会影响叶功能影响小麦灌浆。当前,一些麦田缺肥现象比较突出,保叶片促灌浆的任务较大。
3、麦田管理时间紧迫。麦田管理的有效增产措施都应该在五一以前完成,并且要尽可能的提前。当前距离5月1日还有不到40天时间,要完成50多万亩麦田的有效管理任务,时间很紧迫。
二、主要管理措施
1、严密监控小麦条锈病
由于近期降雨多,温度适宜,且菌源压力大,尽管目前还没有监测到发生情况,仍然不能放松对条锈病的警惕性,放松对条锈病的监测预防。要坚持“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的防治策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扑灭。一旦发现零星病叶和发病中心,可选用粉唑醇、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已唑醇、丙环唑、氟环唑等药剂防治,阻止扩散蔓延。田间病叶率达到0.5-1%,要普遍喷防喷治,坚决遏制条锈病发展势头。
2、抽穗扬花期全面预防赤霉病
由于今年的温度湿度条件非常适宜,田间菌源又充足,加之目前我区种植的小麦品种抗病性普遍较差,一旦抽穗扬花期降雨偏多,小麦赤霉病就会偏重发生。因此要坚持见花打药,扑灭菌源,尽最大努力对小麦穗部实行有效保护。可选用药剂有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戊唑醇、咪鲜胺、嘧菌酯和多菌灵及其复混配制剂(如戊唑醇与氰烯菌酯、丙硫菌唑、肟菌酯、咪鲜胺、多菌灵、百菌清、福美双)等。
3、切实抓好“一喷三防”
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危害的高峰期。由于温度适宜,降雨条件适宜,麦田群体又较大,要警惕小麦白粉病的偏重发生,麦穗蚜虫、小麦吸浆虫的局部偏重发生。根据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可将杀虫剂、杀菌剂等科学配方、混合喷洒,综合防治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叶枯病、麦穗蚜等多种病虫。
4、要重视叶面喷肥工作
由于一些麦田冬前冬季、返青期、拔节期没有追肥,底肥用量又较少,肥力后劲不足,当前已显出缺肥症状。因此,孕穗抽穗期实施叶面喷肥非常重要。孕穗抽穗期喷肥是小麦生长期内最后的施肥机会,再晚就不会有好的施肥效果。
对缺肥麦田可叶面喷施2-3%尿素溶液、0.1-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亩溶液用量50-60公斤。
小麦孕穗期可普遍喷施硫酸锌微肥,喷施浓度0.2%,亩溶液用量50公斤。
5、防御干热风和浇灌浆水
热风的危害程度受土壤墒情影响大,要关注天气预报,若干热风发生可能性大,4月中下旬土壤墒情不很充足时,要及时浇或预浇灌浆水。灌浆水不宜过多,亩灌水量10-15方。尽量不浇麦黄水。
也可通过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减轻干热风危害。
一、小麦生产面临的问题
1、病虫防控形势依然很严峻。近期的降雨大风天气及随后可能出现的多雨天气,非常有利于小麦条锈病的扩散蔓延,也有利于小麦赤霉病菌子囊壳的形成及孢子扩散侵染,还有利于小麦白粉病等其它病害和麦蚜、小麦吸浆虫等其它虫害的偏重或重发生。因此,抓好条锈病、赤霉病的监测防控和多种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中后期麦田管理的重大任务。
2、保叶促灌浆任务大。小麦生长后期叶片状况对产量影响很大。绿叶面积大,持绿时间长,才能保证小麦良好灌浆。病害严重、叶片营养条件差都会影响叶功能影响小麦灌浆。当前,一些麦田缺肥现象比较突出,保叶片促灌浆的任务较大。
3、麦田管理时间紧迫。麦田管理的有效增产措施都应该在五一以前完成,并且要尽可能的提前。当前距离5月1日还有不到40天时间,要完成50多万亩麦田的有效管理任务,时间很紧迫。
二、主要管理措施
1、严密监控小麦条锈病
由于近期降雨多,温度适宜,且菌源压力大,尽管目前还没有监测到发生情况,仍然不能放松对条锈病的警惕性,放松对条锈病的监测预防。要坚持“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的防治策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扑灭。一旦发现零星病叶和发病中心,可选用粉唑醇、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已唑醇、丙环唑、氟环唑等药剂防治,阻止扩散蔓延。田间病叶率达到0.5-1%,要普遍喷防喷治,坚决遏制条锈病发展势头。
2、抽穗扬花期全面预防赤霉病
由于今年的温度湿度条件非常适宜,田间菌源又充足,加之目前我区种植的小麦品种抗病性普遍较差,一旦抽穗扬花期降雨偏多,小麦赤霉病就会偏重发生。因此要坚持见花打药,扑灭菌源,尽最大努力对小麦穗部实行有效保护。可选用药剂有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戊唑醇、咪鲜胺、嘧菌酯和多菌灵及其复混配制剂(如戊唑醇与氰烯菌酯、丙硫菌唑、肟菌酯、咪鲜胺、多菌灵、百菌清、福美双)等。
3、切实抓好“一喷三防”
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危害的高峰期。由于温度适宜,降雨条件适宜,麦田群体又较大,要警惕小麦白粉病的偏重发生,麦穗蚜虫、小麦吸浆虫的局部偏重发生。根据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可将杀虫剂、杀菌剂等科学配方、混合喷洒,综合防治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叶枯病、麦穗蚜等多种病虫。
4、要重视叶面喷肥工作
由于一些麦田冬前冬季、返青期、拔节期没有追肥,底肥用量又较少,肥力后劲不足,当前已显出缺肥症状。因此,孕穗抽穗期实施叶面喷肥非常重要。孕穗抽穗期喷肥是小麦生长期内最后的施肥机会,再晚就不会有好的施肥效果。
对缺肥麦田可叶面喷施2-3%尿素溶液、0.1-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亩溶液用量50-60公斤。
小麦孕穗期可普遍喷施硫酸锌微肥,喷施浓度0.2%,亩溶液用量50公斤。
5、防御干热风和浇灌浆水
热风的危害程度受土壤墒情影响大,要关注天气预报,若干热风发生可能性大,4月中下旬土壤墒情不很充足时,要及时浇或预浇灌浆水。灌浆水不宜过多,亩灌水量10-15方。尽量不浇麦黄水。
也可通过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减轻干热风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