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玉米“适期晚收”增产技术措施
2022-09-14 15:44:07 | 镇平农技中心
镇平县秋作物面积98.8万亩,其中玉米67万亩,占秋作物面积的70%左右,是主要的秋粮。“夏种”期间,因受降雨影响,玉米播期拉长,玉米苗情差异较大,期间有持续30余天的高温干旱天气,增加了管理的难度,8月20日的降雨缓解了旱情,降低了温度,有利于玉米籽粒干物质的积累和产量的形成。
为有效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在我县大力推广玉米晚收技术,有利于延长籽粒灌浆时间,促进玉米田间站杆脱水,降低机械收获损失,提高产量和品质,制定《镇平县玉米“适期晚收”增产技术措施》。
一、玉米晚收增产依据。
玉米适当晚收是根据近年气候变化以及多年科学试验成果总结提出的。调查表明:一般玉米后期的灌浆速率为4.93g/日,晚收不仅对玉米品质有所改善,而且平均增产6.5%以上,晚收5-7天,千粒重平均增加34.5g,亩增产23.6公斤以上,晚收10天,亩增产40公斤左右,是一项简单有效的增产措施。
二、坚持秋粮一天不收获,管理一天不放松。
要根据玉米田间实际情况,对处于灌浆期、乳熟期的玉米落实“一喷多促”技术措施,将0.2%的磷酸二氢钾、1%的尿素、生长调节剂、抗逆剂、杀菌杀虫剂等一次性混合全株喷施,补充养分,防病治虫,降损减害,促粒增重。一般选择在上午10点以后和下午5点前无露水时,采用无人机喷洒,要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喷后24小时内下雨,导致效果降低。
三、玉米适时晚收的标志。
完熟期是玉米的最佳收获期,可从其外观特征上看: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变黄,基部叶片干枯。果穗苞叶呈黄白色,而且松散,籽粒变硬,并呈现出本品种固有的色泽,含水率降至30%以下,根据品质特性、茬口要求和天气条件适当的晚收,以延长10天左右收获为宜。我县宜10月5日-10日收获,不迟于10月15日,充分发挥品种高产潜力,加速果穗和籽粒脱水,降低机收损失率。确保丰产丰收,一般日均气温在16℃以下,玉米灌浆速度明显下降。14℃以下灌浆基本停止,再推迟收获时间意义不大。
四、大力推广“两晚”技术。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黄淮海地区气温上升,全年光温水资源更加丰富,适应气候变化,总结小麦、玉米生产经验提出: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到玉米苞叶完全干再收,每天每穗可增产2g以上。小麦播种比传统播种晚5-10天,可有效防止冬天旺长及冻害发生。
为有效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在我县大力推广玉米晚收技术,有利于延长籽粒灌浆时间,促进玉米田间站杆脱水,降低机械收获损失,提高产量和品质,制定《镇平县玉米“适期晚收”增产技术措施》。
一、玉米晚收增产依据。
玉米适当晚收是根据近年气候变化以及多年科学试验成果总结提出的。调查表明:一般玉米后期的灌浆速率为4.93g/日,晚收不仅对玉米品质有所改善,而且平均增产6.5%以上,晚收5-7天,千粒重平均增加34.5g,亩增产23.6公斤以上,晚收10天,亩增产40公斤左右,是一项简单有效的增产措施。
二、坚持秋粮一天不收获,管理一天不放松。
要根据玉米田间实际情况,对处于灌浆期、乳熟期的玉米落实“一喷多促”技术措施,将0.2%的磷酸二氢钾、1%的尿素、生长调节剂、抗逆剂、杀菌杀虫剂等一次性混合全株喷施,补充养分,防病治虫,降损减害,促粒增重。一般选择在上午10点以后和下午5点前无露水时,采用无人机喷洒,要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喷后24小时内下雨,导致效果降低。
三、玉米适时晚收的标志。
完熟期是玉米的最佳收获期,可从其外观特征上看: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变黄,基部叶片干枯。果穗苞叶呈黄白色,而且松散,籽粒变硬,并呈现出本品种固有的色泽,含水率降至30%以下,根据品质特性、茬口要求和天气条件适当的晚收,以延长10天左右收获为宜。我县宜10月5日-10日收获,不迟于10月15日,充分发挥品种高产潜力,加速果穗和籽粒脱水,降低机收损失率。确保丰产丰收,一般日均气温在16℃以下,玉米灌浆速度明显下降。14℃以下灌浆基本停止,再推迟收获时间意义不大。
四、大力推广“两晚”技术。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黄淮海地区气温上升,全年光温水资源更加丰富,适应气候变化,总结小麦、玉米生产经验提出: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到玉米苞叶完全干再收,每天每穗可增产2g以上。小麦播种比传统播种晚5-10天,可有效防止冬天旺长及冻害发生。
编 辑:侯宏 审 核:张立军
电 话:0377-65928726 邮 箱:zptf369@126.com
电 话:0377-65928726 邮 箱:zptf3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