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粮食作物 > 正文

市农业农村局下发2019年麦播技术意见

2019-09-26 16:40:33 |  南阳市农业农村局

    各县区农业农村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社会事业局(农村工作局):
“秋分”已至,全市三秋生产工作已全面展开。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三秋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四优四化”,大力发展南阳优质小麦生产,高标准种足种好小麦,稳步提升小麦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明年夏粮丰产丰收。结合我市气候特点和小麦生产实际,提出《南阳市2019年麦播技术意见》,供参考。
   南阳市2019年麦播技术意见
一、总体思路及目标任务
以绿色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品种布局和品质结构,落实良种利用、精细整地、精匀播种、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关键技术措施,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
二、落实关键技术,提升麦播质量
(一)深耕耙压配套,提高整地质量
多年生产实际证明,整地质量高是实现一播全苗、保苗安全越冬的重要措施。突出抓好深耕深松、秸秆还田、播前播后耙实镇压为主要内容的高质量、规范化整地技术。具体要求是:“深:耕深25厘米以上;细:无明暗坷垃;平:土地平整;实:上虚下实”,全面提高整地质量,打好麦播基础。
1、扩大机械深耕(松)面积,特别是对于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必须深耕或深松一次,以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供肥能力,耕深以25~35厘米为宜。
2、旋耕整地麦田,必须耙实。旋耕深度要达到15厘米以上。
3、粉碎还田的秸秆,必须深耕掩埋。秸秆长度应≤7厘米,均匀抛撒地表,努力做到“切碎、撒匀、深埋、压实”,防止掩埋不实跑风漏气、散墒过快。
4、落实适墒镇压。无论深耕(松)或旋耕地块都要做到镇压耙实、踏实土壤;墒情适宜时可在播种前播后镇压,土壤偏湿时应推迟镇压时间。
(二)科学选用良种,优化品种布局
我市小麦生育期间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发生较重,中后期干旱、干热风、穗发芽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因此,在品种选择上,要以优质、高产、高效、抗逆为目标,重点选用抗条锈病、抗赤霉病,耐纹枯病,抗穗发芽、抗倒伏的优质强筋、中强筋品种。在品种布局上,要按照“品种类型与生态区域相适应、品种产量水平与地力水平相匹配、早中晚熟品种与适应播期相结合、品种抗性与气象及生产条件相协调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做到主导品种明确,搭配品种合理,良种良法配套。具体参考《南阳市2019年小麦品种布局利用意见》。
1、黄淮冬麦南片水地品种类型区(南阳区域内除南部部分区域外的平原灌区):以半冬性早熟品种为主,搭配弱春性品种。主推品种有:百农207、百农4199、郑麦0943、郑麦101、中麦895、郑麦379、西农979、西农511、郑麦583、泛麦8号、西农585、中麦578、郑麦7698、项麦969、漯麦8号、豫农416、兰考198、先麦10号。
2、黄淮冬麦旱地品种类型区(南阳区域内除南部部分域外的旱地区域):以半冬性耐旱品种为主。主推品种:洛旱19、洛旱22号、百旱207等。
3、长江中下游冬麦品种类型区(南阳南部的区域):以弱春性早熟品种为主,搭配早熟半冬性品种。主推品种:郑麦9023、郑麦119、天宁38、先麦12号、先麦8号、宛麦19、宛麦18、宛麦21、邓麦996、内农科201等。
(三)测土配方施肥,促进化肥减量增效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依据不同产量水平和土壤肥力,按照“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磷、钾肥依据土壤丰缺适量补充”的原则,合理配施肥料。
1、施足基肥。要求施足基肥,一般掌握基施氮素占全生育期总施氮量的50%~60%,磷、钾50%~100%底施,因区、因地调整。提倡增施有机肥、生物肥等,扩大缓控释肥料、专用复合肥等施用比例。
2、早补苗肥(分蘖肥)。对基本苗偏少、基肥施用不足的田块,在小麦2叶期左右及时补施苗肥。如果基种肥及苗肥均不足,在主茎3~4叶期(主茎总叶片数11叶及以下)或4~5叶期(主茎总叶片数12叶及以上)施用壮蘖肥。有条件地区可在冬前及越冬期间施用泥、杂灰肥等有机肥培土壅根,保暖防冻,培肥土壤。秸秆还田量大的麦田,如麦苗发黄严重,应尽快施用复合肥或速效氮肥转化苗情。
优质强筋小麦重点抓好适当增氮、氮肥后移、稳磷增钾等关键技术措施;优质弱筋小麦重点抓好减氮增磷增钾、氮肥运筹前重后轻等关键技术措施。
(四)加强种子处理,绿色防控病虫害
小麦播种期是防治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也是压低病虫基数的最有利时机。要大力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技术,力争实现包衣、拌种全覆盖,杜绝“白籽”下地。药剂包衣或拌种时,可加入适量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碧护(有效成分:天然赤霉素、吲哚乙酸等)等诱抗剂和生长调节剂,促进小麦出苗,提高小麦抗逆能力。
1、小麦全蚀病重发区,可使用硅噻菌胺悬浮剂拌种,一般发生区可采用苯醚甲环唑、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拌种。
2、预防条锈病可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三唑酮拌种剂或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或包衣。
3、预防纹枯病可用咯菌腈、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种衣剂及其复配种衣剂进行拌种或包衣。
4、预防小麦黑穗病可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三唑酮、三唑醇等进行拌种或包衣。
5、预防茎基腐病和根腐病可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种菌唑等进行包衣或拌种。
6、防治地下害虫可选用辛硫磷或毒死蜱拌种。
7、预防虫害及其传播的黄矮病和丛矮病, 可用吡虫啉、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拌种或包衣。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时严禁闷种,防止产生药害。
      (五)规范播种技术,提高播种质量
1、适期播种。我市小麦适播期为10月10日-30日,其中半冬性品种为10月10日-20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20日-30日。弱春性品种要严格控制在10月20日后播种。
2、适墒播种。小麦播种时耕层的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0%~75%。若墒情适宜,可直接整地播种;若墒情不足,则提前造墒,做到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旱地要趁墒播种;如遇阴雨天气,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进行晾墒。力争小麦适墒播种。
3、适量播种。要因地、因种、因播期而异,分类确定播量。一般高产田每亩基本苗为15万~20万,中产田为20万~25万,低产田每亩基本苗为25万~30万。晚播麦田应适当增加播量,做到播期播量相结合。
4、适深播种。坚持“适墒适当浅播、缺墒适当深播”的原则,根据茬口、墒情等条件确定小麦播种深度,防止播种过深或露籽,影响发芽与幼苗生长。适墒条件下,一般播种深度3~5厘米;稻茬小麦播种略浅,一般2~3厘米。
5、精匀播种。大力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宽幅条播、多程序复式作业、种肥一体化等高质量机械化播种技术,使种子分布均匀,减少缺苗断垄、丛苗等现象,实现一播保苗全、苗匀、苗齐、苗壮。
6、播后镇压。小麦播后镇压是抗旱、防冻和提高出苗质量、培育冬前壮苗的重要措施,对秸秆还田未耙实麦田以及播时未镇压麦田,可选用适宜镇压器在播后墒情适宜时及时进行镇压。
三、加强指导服务,确保技术落实到位
麦播任务重、要求高,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增强麦播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迅速行动起来,搞好各项服务,狠抓措施落实,推动麦播工作顺利进展。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要集中人力、集中精力、集中时间,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服务,解决麦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要搞好麦播技术宣传培训。以“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活动为载体,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主动服务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掌握麦播动态,搭建“专家+农技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的技术服务平台,通过召开麦播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电视电台专栏讲座、12316专家服务热线、科技直通车及网络宣传、发放技术明白卡等措施,指导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努力做到“家家都有明白人,户户都有明白卡”,提高麦播关键技术的到田率。
三要强化示范引领。以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为载体,推广应用绿色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等集成技术,示范带动全市小麦生产水平。
四要做好防灾减灾预案。麦播期间气候多变,各地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树立抗灾保麦播的思想,早谋划、早着手、早准备,及早制定防灾预案,强化防范措施,确保高质量、顺利完成麦播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