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系建设 > 正文

此心永系富民路 甘为农民插羽翅-记邓县农技中心主任冀洪策

2020-11-30 16:39:43 |  南阳市农技站

    只要农民能够尽快摆脱贫穷,走上富裕道路,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日前,在田间指导秋作物管理的说这话的汉子,是河南省邓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冀洪策。29年来,他凭着对“三农”深厚的感情,扎根基层,情系农民,邓州农民亲切称他为“我们的冀专家”。


     这近30年来,他从普通农技员成长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主任、农技推广区域站站长,先后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成果奖一等奖1项,河南省农牧渔业丰收奖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持和参与制定农业地方标准5项。荣获“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十大优秀科技扶贫臣”、“全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先进工作者”、“南阳市十大杰出青年”、“河南省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等荣誉14项。他主持和参与了测土配方施肥、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高标准粮田等重大科技项目、示范基地建设四十多项(次)。
传技术累倒在讲台上
      在邓州,大家都知道冀洪策有一个外号叫“拼命三郎”。多年来,他深知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重在持之以恒,贵在做实做细。因此,不管走到哪里,他就把科技传播到哪里。田间地头、家庭院落,只要有人,无论多少,他就开讲。他结合邓州实际,根据农事特点,制定了“四季送科技规划图”,从春种、夏管到秋收、冬播,都列出详细的科技服务内容。农民夸赞这是“四季送宝图”。

    在该市农技中心经常看到有人手里拿着庄稼苗愁眉紧锁的进来,得到“药方”面带微笑如释重负地离开。那时冀洪策因为工作繁忙,没时间亲自下到村户时,乡镇的农户亲自上门来找“冀专家”为自己的庄稼“寻医问药”。冀洪策见缝扎针,不厌其烦,用他那过硬的专业知识,通俗易懂的讲解,总能让老百姓的问题“迎刃而解”。渐渐的他成了老百姓最信任、喜欢的农技专家。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冀洪策把单位的34名科技人员组织起来,下派到全市农村最需要的地方,要求每人至少指导3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每个经营主体帮扶10户以上贫困户。在农业生产关键节点,通过广播电视、邓州科技、电脑视频、手机信息、12316三农服务热线等平台,多形式、多途径宣传农业知识。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已有40余家农业合作社取得明显的成效。
    2018年9月,邓州市为107个贫困村的365位创业致富带头人,举办专题科技培训班,安排冀洪策作专题辅导。他不辞辛劳,投入全部身心,结合党中央的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企业与创新、企业与文化、企业与技术支撑等方面,一讲就是几天,由于接连不断地详细而具体地讲解,身体透支过度,冀洪策晕倒在讲台上。在大家抢救后醒来,他嘴里说着“没事,没事”,仍然坚持要继续讲课。在场的同志们噙着泪水,强行送他到医院诊疗休息。
解难题创出产业一片
      邓州市种植大户王岩峰,在都司镇承包了1079亩土地,依靠优越的水利条件,搞稻虾混合种养、莲鱼种养。2017年夏季,莲池突发腐败病,大面积莲叶发黄,眼看着自己的心血将因病情付之东流,王岩峰心急如焚,他打电话求救冀洪策。得知情况,冀洪策第一时间赶到,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查找病因。为了弄个“水落石出”。他一连二十多天,吃住在田间,日夜蹲守观察。十几次卷起裤腿,亲自下水,抓出泥土,闻气味、看颜色,最终找到原因。经过对症下药,科学管理,当年莲菜每亩产量达到4000多斤,比过去的2000多斤翻了一番,喜获丰收。
        2018年7月,王岩峰的鱼池内养的泥鳅,出现烂腮病症,急得他寝食难安,坐卧不宁,又惊又怕。带着哭腔,向在外地开会的冀洪策求助。富有经验的冀洪策,深知大热天鱼池内绝对不能出事,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会议结束后,他一刻也没有耽误,立即驱车返回,不进家门,没上单位,直接火速赶往都司镇。当时,正值三伏季节,烈日当空,热浪灼人,冀洪策顶着烈日,满身是汗,一边用书本扇风,一边来到鱼池,捞鱼解剖分析,舀水观察水质,经过反复查看、仔细分析,终于找到病因,马上进行施治,很快消除病症,为王岩峰的合作社挽回了大笔经济损失。“冀专家不仅是我们的贴心人,更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王岩峰逢人就说。
     在冀洪策的指导下,王岩峰的合作社顺利通过国家“三品一标”的“有机农产品”认证,注册了“丹江盛世玉莲”商标,成为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受他的影响,周围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大面积发展稻虾混合种养和莲鱼种养,目前规模已达到5000多亩,从业人员上千人,带动100多户贫困家庭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没有冀专家的鼎力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人得记恩感恩,我要学习冀专家的一心为他的精神,多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王岩峰说。
    随着邓州市农业不断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冀洪策根据邓州市实际生产情况,结合市场,为邓州市制定酒用高粱标准化种植技术,鼓励企业发展酒用高粱订单农业。2018年,在他的指导下,邓州荣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贵州茅台、五粮液等集团签订高粱种植订单2万亩,其中标准化种植1万亩,亩产472kg,亩收益1125元/亩,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80个,示范带动酒用高粱面积3000亩。截止目前,邓州市高粱种植面积由2018年的5.4万亩扩大到13.5万亩,形成了豫西南最大酒用高粱种植示范基地,吸引了全国各地酒用粮加工企业到基地观摩、考察,酒用高粱种植产业逐步发展。
结“亲戚”培育种粮大户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冀洪策为了教育引导农村的贫困家庭消除“等、靠、要”思想,彻底从守土乐贫和悲观泄气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每年都要组织团队深入基层、深入农村,直接培训服务群众达1万多人次,发放科技资料10余万份,与许多种粮大户和中小型企业结对帮扶,传播科技知识。

      腰店镇孙耀志承包土地一千多亩,因为技术水平低,管理不到位,耕种粗放,导致粮食产量低下,效益不佳,有时候辛苦一年,到头来落个两手空空。冀洪策听说他的情况后,多次登门,向他传技术,帮他理思路,自觉自愿当他的“科技顾问”。在冀洪策的指导下,孙耀志认真学技术,实施科学选种、耕作、施肥、防虫和管理,粮食产量年年递增,硕果累累,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并且带动周边群众和贫困户务工增收。
    近年来,冀洪策结合本市特点,不断加强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合作与服务,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主动为党和国家分忧解愁。冀洪策亲自指导“益收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农业高效种植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并协助带领周边150农户共同致富;指导“三友雪莲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莲鱼混养,开启了合作社莲鱼混养从无到有的新模式,带动周边120农户走向脱贫致富之路;引导高集“长肖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菜高效种植,发展蔬菜种植千余亩,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和大棚种植,让周边120户贫困户年收入不低于2.5万元。
    “邓州市地处豫西南,总人口180万,其中农业人口104万,国土面积2369km2,耕地面积253万亩,是全国农业大县、超级产粮大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作为邓州的农技工作人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农业生产出力献策。”冀洪策说。
   目前,冀洪策的团队已与200多种田大户结成对子,与近百家中小企业横向联合,为他们提供不同作物的“技术套餐”215个,科技服务上千次,解决技术难题上百项,增加种植户和企业经济收入7000多万元,逐步夯实产业扶贫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