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壮大南阳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议
2019-08-15 14:41:37 | 南阳市农技站
一、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背景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指贯穿农业生产作业链条,直接完成或协助完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社会化服务。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是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让农民省钱、省心、省力气的产业。
2017年8月,农业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这在历史上是第一个专门就农业生产性服务工作做出部署的文件。提出以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产业为目标,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带动更多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今年2月,中办、国办又印发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的《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重点指出要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推进面向小农户的产销服务。再次强调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大国小农”这一长期基本国情的重大战略意义。这两个文件还对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和方向作了明确的规定。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要加快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一家一户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政策接连出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性产业,成为第三次具有全局意义的农业现代化动能来源,迎来了一个巨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二、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必走之路
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不论是小农户或是新型经营主体都面临一些困难,解决这些困难,要靠发展社会化服务,特别是农业生产性服务,这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必走之路。
(一)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困难。
以小农户为主的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基本面。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制度层面,我国《宪法》第8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农户承包经营权是宪法赋予的权利。二是在数量层面上,截至2017年底,全国农户数为2.7亿户,其中10亩以下、户均耕地面积不足5亩的农户2.3亿,占85.2%。我国小农户的大量存在,是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城镇化的进程所决定的,根据测算,即使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农村仍然有四到五亿人,大部分仍然从事农业或农业关联产业,这是我们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出发点和必须面对的基本事实。
当前我国小农农业在发展现代农业中面临着很多困难:一是小农户不具有市场优势,存在对接大市场困难。市场大,农户小,小农户在市场信息、生产资料采购、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处于弱势,现实中容易出现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农业生产出现“大小年”现象,农产品供给多了多了少了少,都是这种情况的反映,每次波动,农户损失都很大。二是小农户不具有技术优势,先进生产技术应用不足。现在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是各行各业中几乎是最大的了,平均文化水平是各行各业相对较低的了。这些从业人员在运用新技术、采用新装备和设施都存在困难。三是小农户不具备资金优势,农业投入能力不足。例如耕地整治,灌排系统和机耕道路建设,农业生产设备设施购置建设,小农户难以完成,也不合算。四是小农户不具有规模经营优势。而规模经营是农业取得效益的主要方式。五是小农户种地热情和经营农业的热情减退。农业经营收入在农户收入中占比不断下降, 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农业收入3489元,仅占可支配收入的23%。小农户生产和经营面临这些困境,最终形成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困局。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困难。
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小农户在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方面的劣势,但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也面临着不少困难:一是土地流转成本高。近年来土地流转费一直比较高。2016年调研北方大部分粮食主产区的每亩流转费平均达到800-1200元左右,一些地区,退地情况还在不断发生。土地流转率大约在38%左右。据统计,2014-2017年,流转面积增速逐年下降,分别是18.3%、10.8%、7.2%、6.9%。二是流转期限不稳定。在政策上,不鼓励工商资本大规模长进期租用农户的土地。同时,流转土地还受到土地承包期的限制,比如二轮承包到2023年到期,那签流转合同就不能超过这个期限。在实践中,农业经营收入虽然在农户收入中比重在下降,但农民群众依然十分看重自己的承包权利。土地是农民的主要社会保障,特别是农民进入城镇和在非农业就业处于不稳定状态情况下,承包耕地就是农民对生活保持乐观的底气。因此,流转费较高和流转期限不稳定的问题,对土地流转式规模经营的发展形成了限制。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就能够成功破解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困境。因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了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现代农业要素,是高度市场化的社会化大生产,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分工协作的深化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帮助农户种地,就能够克服小农户在对接市场方面、在技术应用方面、在资金投入方面、在规模经营方面的劣势。
三、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
(一)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内涵日益丰富。
从早期作为农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依附产业到现阶段越来越蜕变为独立完整的战略性产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既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更展示出日益丰富的内涵特征。从纵的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五类服务:一是为生产者生产经营过程提供中间服务,如耕种收等;二是为适应新的科技和经营模式提供的人力资本服务,如科技推广;三是为促进产品交换或价值实现提供的服务,如市场营销、品牌塑造;四是为保障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高效运转提供的服务,如现代的信息传递、物流、商务活动、金融、保险服务;五是为整个生产经营提供的管理服务,如财务会计等。从横的角度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可以服务于生产领域,也可以服务于生活、生态领域,不仅可以服务于农业农民,也可以服务于农村城市。农业观光、休闲产业、生态环境维护、绿色产业发展生成出越来越多的服务需求,从而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向乡村服务业延伸,并为乡村服务产业概念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市场需求。
(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各类服务组织蓬勃兴起,数量超过115万个。公益性的和经营性的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在不同领域试水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务模式。
2009年夏天,第一个“科技小院”落户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和李晓林带领学生,为农民传授测土配方施肥、小麦玉米精播等新技术,这是第一个公益性服务组织。之后十年,他们与23个省(区)的29家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100多个科技小院。
与此同时,许多企业也纷纷进入农业服务这一“风口”。他们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使农业生产性服务呈现百花齐放之势。
中化农业MAP(ModernAgriculturePlatform)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战略,目前版图涉及20个省份。通过与本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依托本地化服务团队,建设“MAP示范农场”和“MAP技术服务中心”,实现MAP战略落地。依托MAP技术服务中心,中化农业为规模种植者提供良种选育、作物营养+土壤改良、作物保护、农机应用、技术培训、智慧农业服务、品质检测、金融支持、品牌打造和农产品销售等在内的“7+3”服务项目;以MAP示范农场为展示基地, 通过先进的现代农业集成技术,实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 民干”,吸引更多普通农户加入到现代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 营中来。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从2015年开始重点打造“田田圈”农业服务平台,专注于金菠萝、黄金百香果、苹果等作物的深耕细作,深入研究作物的种植痛点,打造高标准示范园区,从种苗、肥水、用药、农机、销售等各环节入手,提供从种到收到售的全产业链服务,带动农资经销商转型为农业服务商,打造业内遥遥领先的区域综合服务平台。
中农普惠金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从农业大数据入手,融合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开发出一套精细化种植管理信息化系统。这套系统让“会种地”的人“慧种地”,通过将种植生产过程数据化,更好地辅助生产者对种植决策进行优化、精准投入、提升效率。目前,该系统已在马铃薯、柑橘、西蓝花等多种经济作物上应用,覆盖面积达850多万亩,成为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省钱省力的智能好帮手。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刚刚过去的2018年,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农业服务元年。但不容回避的是,与发展机遇并存的还有严峻挑战。由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服务组织规模小、难盈利、服务能力不强、缺乏标准和监管等问题仍很突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要实现大踏步发展,还需要整合多方的力量,集中行业的智慧。2018年成立的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联盟,就是这样一个推动行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将全国农技推广系统、各类农业服务龙头企业聚集在一起,集中智慧解决问题,推动行业合作与创新发展。3月27日-28日,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联盟在京召开2019中国农业服务者大会,聚合了近500名农业服务者代表,共同解析政策走向,洞察行业大势,分享典型经验,启迪创新思维,提高实战能力,促进相互合作。在这次大会上,多位行业管理部门领导和业内专家积极建言献策,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三)农业生产托管实现农业生产服务业有效对接小农户。
所谓农业生产托管,就是农户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一个或几个或全部农业生产环节委托给社会化服务完成的经营方式。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接小农户的有效途径就是农业生产托管,农业生产托管能够起到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维护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
《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中,将农业生产托管定位为社会化服务的主推方式。将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托管定义为服务规模经营的主要形式。在当前,抓农业生产托管,就是抓服务规模经营;抓农业生产托管,就是推动农业生产服务业下地替农民干活,这是这个时代社会化服务组织最重要的任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对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2018年,全国从事农业生产托管的服务组织共有36.9万个,其中农民合作社15.3万个,集体经济组织7.4万个,农业企业(包括龙头企业)2.4万个,截至2018年底,全国农业生产托管面积为13.57亿亩次,按照综合托管系数计算的托管面积为3.59亿亩,比上年增加50%。其中,耕、种、防、收四环节托管面积分别为4.0亿亩次、3.2亿亩次、2.6亿亩次和3.8亿亩次。相关政策也给予有力扶持,2017-2018年,我国直接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财政补助累计已达70亿元。
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重点聚焦的问题
一是要解决为谁服务问题。要面向小农户,培育壮大适应小农户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在重要农业生产经营作业方面,提供综合性、全过程或专项服务,托管、半托管小农户生产经营相关事务,促进针对小农户的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解决千家万户小农户生产经营中的难题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小农户的产业素质和产业竞争力,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让小农户在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中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是瞄准需要服务的关键问题。要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能力,专注为生产经营者提供市场信息、农业机械、差异化科技服务,特别是金融信贷、各种保险需求等,帮助生产经营者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实现生产得出来、卖得出去、能卖上好价钱,实现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双赢,提高服务的质量效益。三是着眼于新产业、新业态。农工、农商、农旅、农文结合,产生出很多过去没有的新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了农民的就业容量和收入机会,要帮助生产经营者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保障供给链,完善利益链,生产性服务业要有助于各产业、各环节、各经营模式节本增效。四是助推乡村建设。着眼于人居环境、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环境管护等公共产业和准公共产业和领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无死角、全覆盖服务。为乡村服务业的生成、发展和壮大寻觅新的契机,开辟新的领域。
五、加快发展壮大南阳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议
南阳市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市,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工程河南粮食生产核心主产区。当前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加快发展壮大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补齐农业短板,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推进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建议如下:
(一)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地位。
深刻认识现代农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切实把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到战略层面来思考相关问题。适应农业功能拓展,产业链条延伸,产业体系多元化,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一二三产业不断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克服“重生产,轻服务”的传统观念。把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贯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全面发展的切入口和引擎点,切实提升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地位的认识。
(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服务农业农民,重点解决农业生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服务问题。在实施农业生产托管补贴项目时,将补贴集中在当地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和短板环节。要注意发挥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组织在组织农民方面的优势,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式,实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内容创新,同时要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行业监管,规范服务行为,确保服务质量,保障农户利益。
(三)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便利、地块平整、集中连片、农民组织化程度高,是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前提。因此,要继续加大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加强乡村道路、农机场库棚等农机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农机能下田能上路,田网能排能灌。实施数字乡村振兴战略,促使网络发展、信息畅通,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夯实基础。
(四)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
规模经营在我国的实践反复证明,有两种路径选择:一是在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多,兼业化程度高,着眼于解决“谁来种地”需要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在广大农区尽管大量劳动力外出,但仍有相当多的老人和妇女愿意务农,却又有相当多农事环节和田间作业干不好、干不了,需要托管、半托管的生产性服务来解决“地怎样种好”问题。但从发展趋势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需要拓展作业空间,使土地等要素资源不断趋于集中,节本增效才有基础。总之,土地规模扩张,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益提升,也有利于农业生产服务的效益提升。
(五)加大对服务业从业人才的培养。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既然是战略性产业,从业者职业化就是基本方向。对此,要把农业服务从业者的培养上升为重要战略,通过多种路径和方式,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技、会管理的职业农民,让有情怀、有能力、有素质的人才投身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增强从业者的人力资本。
(六)要促进多元主体融合发展。
目前来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主体各有优势和不足,要针对不同产业、不同环节、不同主体的特点,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行业、本地区的组织形式和经管模式,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不仅要瞄准降成本、卖好价等关键问题,还需要着眼于新产业、新业态,将农旅、农商、农文结合起来,让生产性服务业走向生活性服务业,形成“主体多元、功能完备、融合规范、共享共生”的农业服务新生态。
(七)落实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各项政策。
一是在用地政策上,充分利用闲置学校校舍、工厂、废弃地,加快落实服务主体建设仓储、烘干、农机库棚,生产辅助和配套设施用地。二是在金融政策上,各级金融机构要按中央要求,服务农业农民,服务实体经济,着力解决各类服务组织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支持开展服务主体拥有的厂房、生产大棚、大型农机具、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抵押和生产订单、农业保险抵押融资。三是在财政税收政策上,鼓励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先服务后补贴方式,支持服务组织承担政府职能,落实各类服务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服务组织负担。四是在信息化方面,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开发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应用软件和数据平台,发布有针对性、有影响力的市场信息,以互联网思维和手段,促进生产服务主体和生产经营主体有机衔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指贯穿农业生产作业链条,直接完成或协助完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社会化服务。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是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让农民省钱、省心、省力气的产业。
2017年8月,农业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这在历史上是第一个专门就农业生产性服务工作做出部署的文件。提出以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产业为目标,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带动更多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今年2月,中办、国办又印发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的《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重点指出要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推进面向小农户的产销服务。再次强调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大国小农”这一长期基本国情的重大战略意义。这两个文件还对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和方向作了明确的规定。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要加快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一家一户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政策接连出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性产业,成为第三次具有全局意义的农业现代化动能来源,迎来了一个巨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二、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必走之路
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不论是小农户或是新型经营主体都面临一些困难,解决这些困难,要靠发展社会化服务,特别是农业生产性服务,这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必走之路。
(一)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困难。
以小农户为主的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基本面。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制度层面,我国《宪法》第8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农户承包经营权是宪法赋予的权利。二是在数量层面上,截至2017年底,全国农户数为2.7亿户,其中10亩以下、户均耕地面积不足5亩的农户2.3亿,占85.2%。我国小农户的大量存在,是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城镇化的进程所决定的,根据测算,即使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农村仍然有四到五亿人,大部分仍然从事农业或农业关联产业,这是我们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出发点和必须面对的基本事实。
当前我国小农农业在发展现代农业中面临着很多困难:一是小农户不具有市场优势,存在对接大市场困难。市场大,农户小,小农户在市场信息、生产资料采购、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处于弱势,现实中容易出现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农业生产出现“大小年”现象,农产品供给多了多了少了少,都是这种情况的反映,每次波动,农户损失都很大。二是小农户不具有技术优势,先进生产技术应用不足。现在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是各行各业中几乎是最大的了,平均文化水平是各行各业相对较低的了。这些从业人员在运用新技术、采用新装备和设施都存在困难。三是小农户不具备资金优势,农业投入能力不足。例如耕地整治,灌排系统和机耕道路建设,农业生产设备设施购置建设,小农户难以完成,也不合算。四是小农户不具有规模经营优势。而规模经营是农业取得效益的主要方式。五是小农户种地热情和经营农业的热情减退。农业经营收入在农户收入中占比不断下降, 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农业收入3489元,仅占可支配收入的23%。小农户生产和经营面临这些困境,最终形成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困局。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困难。
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小农户在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方面的劣势,但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也面临着不少困难:一是土地流转成本高。近年来土地流转费一直比较高。2016年调研北方大部分粮食主产区的每亩流转费平均达到800-1200元左右,一些地区,退地情况还在不断发生。土地流转率大约在38%左右。据统计,2014-2017年,流转面积增速逐年下降,分别是18.3%、10.8%、7.2%、6.9%。二是流转期限不稳定。在政策上,不鼓励工商资本大规模长进期租用农户的土地。同时,流转土地还受到土地承包期的限制,比如二轮承包到2023年到期,那签流转合同就不能超过这个期限。在实践中,农业经营收入虽然在农户收入中比重在下降,但农民群众依然十分看重自己的承包权利。土地是农民的主要社会保障,特别是农民进入城镇和在非农业就业处于不稳定状态情况下,承包耕地就是农民对生活保持乐观的底气。因此,流转费较高和流转期限不稳定的问题,对土地流转式规模经营的发展形成了限制。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就能够成功破解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困境。因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了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现代农业要素,是高度市场化的社会化大生产,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分工协作的深化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帮助农户种地,就能够克服小农户在对接市场方面、在技术应用方面、在资金投入方面、在规模经营方面的劣势。
三、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
(一)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内涵日益丰富。
从早期作为农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依附产业到现阶段越来越蜕变为独立完整的战略性产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既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更展示出日益丰富的内涵特征。从纵的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五类服务:一是为生产者生产经营过程提供中间服务,如耕种收等;二是为适应新的科技和经营模式提供的人力资本服务,如科技推广;三是为促进产品交换或价值实现提供的服务,如市场营销、品牌塑造;四是为保障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高效运转提供的服务,如现代的信息传递、物流、商务活动、金融、保险服务;五是为整个生产经营提供的管理服务,如财务会计等。从横的角度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可以服务于生产领域,也可以服务于生活、生态领域,不仅可以服务于农业农民,也可以服务于农村城市。农业观光、休闲产业、生态环境维护、绿色产业发展生成出越来越多的服务需求,从而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向乡村服务业延伸,并为乡村服务产业概念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市场需求。
(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各类服务组织蓬勃兴起,数量超过115万个。公益性的和经营性的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在不同领域试水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务模式。
2009年夏天,第一个“科技小院”落户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和李晓林带领学生,为农民传授测土配方施肥、小麦玉米精播等新技术,这是第一个公益性服务组织。之后十年,他们与23个省(区)的29家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100多个科技小院。
与此同时,许多企业也纷纷进入农业服务这一“风口”。他们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使农业生产性服务呈现百花齐放之势。
中化农业MAP(ModernAgriculturePlatform)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战略,目前版图涉及20个省份。通过与本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依托本地化服务团队,建设“MAP示范农场”和“MAP技术服务中心”,实现MAP战略落地。依托MAP技术服务中心,中化农业为规模种植者提供良种选育、作物营养+土壤改良、作物保护、农机应用、技术培训、智慧农业服务、品质检测、金融支持、品牌打造和农产品销售等在内的“7+3”服务项目;以MAP示范农场为展示基地, 通过先进的现代农业集成技术,实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 民干”,吸引更多普通农户加入到现代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 营中来。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从2015年开始重点打造“田田圈”农业服务平台,专注于金菠萝、黄金百香果、苹果等作物的深耕细作,深入研究作物的种植痛点,打造高标准示范园区,从种苗、肥水、用药、农机、销售等各环节入手,提供从种到收到售的全产业链服务,带动农资经销商转型为农业服务商,打造业内遥遥领先的区域综合服务平台。
中农普惠金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从农业大数据入手,融合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开发出一套精细化种植管理信息化系统。这套系统让“会种地”的人“慧种地”,通过将种植生产过程数据化,更好地辅助生产者对种植决策进行优化、精准投入、提升效率。目前,该系统已在马铃薯、柑橘、西蓝花等多种经济作物上应用,覆盖面积达850多万亩,成为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省钱省力的智能好帮手。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刚刚过去的2018年,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农业服务元年。但不容回避的是,与发展机遇并存的还有严峻挑战。由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服务组织规模小、难盈利、服务能力不强、缺乏标准和监管等问题仍很突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要实现大踏步发展,还需要整合多方的力量,集中行业的智慧。2018年成立的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联盟,就是这样一个推动行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将全国农技推广系统、各类农业服务龙头企业聚集在一起,集中智慧解决问题,推动行业合作与创新发展。3月27日-28日,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联盟在京召开2019中国农业服务者大会,聚合了近500名农业服务者代表,共同解析政策走向,洞察行业大势,分享典型经验,启迪创新思维,提高实战能力,促进相互合作。在这次大会上,多位行业管理部门领导和业内专家积极建言献策,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三)农业生产托管实现农业生产服务业有效对接小农户。
所谓农业生产托管,就是农户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一个或几个或全部农业生产环节委托给社会化服务完成的经营方式。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接小农户的有效途径就是农业生产托管,农业生产托管能够起到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维护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
《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中,将农业生产托管定位为社会化服务的主推方式。将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托管定义为服务规模经营的主要形式。在当前,抓农业生产托管,就是抓服务规模经营;抓农业生产托管,就是推动农业生产服务业下地替农民干活,这是这个时代社会化服务组织最重要的任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对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2018年,全国从事农业生产托管的服务组织共有36.9万个,其中农民合作社15.3万个,集体经济组织7.4万个,农业企业(包括龙头企业)2.4万个,截至2018年底,全国农业生产托管面积为13.57亿亩次,按照综合托管系数计算的托管面积为3.59亿亩,比上年增加50%。其中,耕、种、防、收四环节托管面积分别为4.0亿亩次、3.2亿亩次、2.6亿亩次和3.8亿亩次。相关政策也给予有力扶持,2017-2018年,我国直接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财政补助累计已达70亿元。
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重点聚焦的问题
一是要解决为谁服务问题。要面向小农户,培育壮大适应小农户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在重要农业生产经营作业方面,提供综合性、全过程或专项服务,托管、半托管小农户生产经营相关事务,促进针对小农户的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解决千家万户小农户生产经营中的难题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小农户的产业素质和产业竞争力,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让小农户在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中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是瞄准需要服务的关键问题。要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能力,专注为生产经营者提供市场信息、农业机械、差异化科技服务,特别是金融信贷、各种保险需求等,帮助生产经营者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实现生产得出来、卖得出去、能卖上好价钱,实现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双赢,提高服务的质量效益。三是着眼于新产业、新业态。农工、农商、农旅、农文结合,产生出很多过去没有的新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了农民的就业容量和收入机会,要帮助生产经营者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保障供给链,完善利益链,生产性服务业要有助于各产业、各环节、各经营模式节本增效。四是助推乡村建设。着眼于人居环境、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环境管护等公共产业和准公共产业和领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无死角、全覆盖服务。为乡村服务业的生成、发展和壮大寻觅新的契机,开辟新的领域。
五、加快发展壮大南阳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议
南阳市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市,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工程河南粮食生产核心主产区。当前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加快发展壮大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补齐农业短板,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推进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建议如下:
(一)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地位。
深刻认识现代农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切实把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到战略层面来思考相关问题。适应农业功能拓展,产业链条延伸,产业体系多元化,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一二三产业不断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克服“重生产,轻服务”的传统观念。把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贯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全面发展的切入口和引擎点,切实提升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地位的认识。
(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服务农业农民,重点解决农业生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服务问题。在实施农业生产托管补贴项目时,将补贴集中在当地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和短板环节。要注意发挥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组织在组织农民方面的优势,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式,实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内容创新,同时要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行业监管,规范服务行为,确保服务质量,保障农户利益。
(三)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便利、地块平整、集中连片、农民组织化程度高,是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前提。因此,要继续加大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加强乡村道路、农机场库棚等农机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农机能下田能上路,田网能排能灌。实施数字乡村振兴战略,促使网络发展、信息畅通,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夯实基础。
(四)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
规模经营在我国的实践反复证明,有两种路径选择:一是在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多,兼业化程度高,着眼于解决“谁来种地”需要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在广大农区尽管大量劳动力外出,但仍有相当多的老人和妇女愿意务农,却又有相当多农事环节和田间作业干不好、干不了,需要托管、半托管的生产性服务来解决“地怎样种好”问题。但从发展趋势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需要拓展作业空间,使土地等要素资源不断趋于集中,节本增效才有基础。总之,土地规模扩张,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益提升,也有利于农业生产服务的效益提升。
(五)加大对服务业从业人才的培养。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既然是战略性产业,从业者职业化就是基本方向。对此,要把农业服务从业者的培养上升为重要战略,通过多种路径和方式,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技、会管理的职业农民,让有情怀、有能力、有素质的人才投身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增强从业者的人力资本。
(六)要促进多元主体融合发展。
目前来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主体各有优势和不足,要针对不同产业、不同环节、不同主体的特点,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行业、本地区的组织形式和经管模式,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不仅要瞄准降成本、卖好价等关键问题,还需要着眼于新产业、新业态,将农旅、农商、农文结合起来,让生产性服务业走向生活性服务业,形成“主体多元、功能完备、融合规范、共享共生”的农业服务新生态。
(七)落实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各项政策。
一是在用地政策上,充分利用闲置学校校舍、工厂、废弃地,加快落实服务主体建设仓储、烘干、农机库棚,生产辅助和配套设施用地。二是在金融政策上,各级金融机构要按中央要求,服务农业农民,服务实体经济,着力解决各类服务组织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支持开展服务主体拥有的厂房、生产大棚、大型农机具、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抵押和生产订单、农业保险抵押融资。三是在财政税收政策上,鼓励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先服务后补贴方式,支持服务组织承担政府职能,落实各类服务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服务组织负担。四是在信息化方面,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开发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应用软件和数据平台,发布有针对性、有影响力的市场信息,以互联网思维和手段,促进生产服务主体和生产经营主体有机衔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