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
2019-08-13 10:33:01 | 南阳市农技站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好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为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4月26日,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浙江安吉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建设美丽乡村。2019年3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报告》全面深入总结浙江省15年推动“千万工程”的坚守与实践,提出了7个方面的经验,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指明了路径、提供了动力,引领着乡村奔向更加宜居美好的未来。
一、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受历史条件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欠账较多。 这些年来,农村人居环境保护建设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城市相比还是明显落后的。全国还有近四分之一的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收集和处理,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农户比例不到一半,80%的村庄生活污水没有得到处理,约三分之一的行政村村内道路没有实现硬化,影响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从改善人居环境开始。2018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呈现良好态势。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贯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的长期任务,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不断地努力,久久为功。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工作进展不平衡、内生动力激发不够、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工作责任有待进一步压实等困难和问题。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三农”工作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对标“三农”硬任务,今年将持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突出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为重点,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措施,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
二、南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2018年,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印发《南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按照各县(市、区)经济条件及建设基础,将全市村庄分为三类。中心城区周边、南水北调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河流两侧、交通干线沿线、省界及市界周边乡镇、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区(带)等重点区域内的村庄为一类区域村庄。邓州市、唐河县、新野县、西峡县等县域内的非生态敏感区村庄为二类区域村庄。镇平县、内乡县、方城县、南召县、淅川县、社旗县、桐柏县等贫困县县内和少数地处偏远、居住分散的村庄为三类区域村庄。并因地制宜设定合理目标,明确重点任务。2018年我市以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工作为重点,组织开展了“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小镇”等创建活动,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2019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第二年,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近日市农业农村局召开的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今年的一项硬件任务来抓。今年全市将启动实施农村百万厕所改造、千村万塘建设、三清一改“三大行动”,继续开展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四美乡村”示范创建,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破除垃圾治理瓶颈,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推进城乡一体市场化保洁;加快“静脉产业园”建设,提高垃圾集中处理能力,实现8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新建、恢复万个坑塘堰坝蓄水设施;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累计完成农村改厕60万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以上;培育创建“四美乡村”示范乡镇50个、示范村200个(其中70个为省级示范村)。
三、南阳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
南阳作为农业大市,应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结合实际,创新思维,精准作为,增加百姓福祉。在下步工作中,应进一步增强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树牢有解思维,持续发力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对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为引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典型示范转向面上推开,加强乡村规划编制,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补齐发展中的短板,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健全保障机制,推动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任务,通过持续努力,不断完善全市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因此建议如下:
(一) 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千万工程”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2018年9月,浙江“千万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浙江省久久为功15年,造就了万千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树立了标杆,也得到国际上的认可。今后的工作中,应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学好学透、用好用活,全面扎实推进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二)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
一是要建立明确的“一把手”责任制。成立由各级党政“一把手”挂帅的领导小组,“一把手”要亲自部署重要改革、亲自把关重大方案、亲自协调关键环节、亲自督察落实情况。“一把手”就是第一指挥官、第一责任人。 二是要建立各司其职的工作推进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一把手”亲自抓,还要有分管领导直接抓,要有各相关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特别要注重发挥各级农办统筹协调作用,发展改革、财政、国土、环保、住建等部门配合,明确责任分工,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还要有“五级书记”一起抓,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要结合实际把任务落实落细。三是要建立可考核、能检验的奖惩机制。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为群众办实事内容,纳入党政干部绩效考核和末位约谈制度,强化监督考核和奖惩激励。同时,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这套考核体系要结合实际、确保可行,既不能好高骛远,目标过度,也不能要求过低、失之于松;要有方向性、原则性和长远性目标,也要有具体化、可行性指标;要考虑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还必须有几道“硬杠杠”,有一个“基本分”。
(三)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进行农村环境整治,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要牢牢把握这一要求的精髓,不简单照搬城镇规划,不搞“一刀切”,区别不同情况,科学准确地把握乡村的多样性。一是要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历史性与前瞻性相协调,一次性规划与量力而行建设相统筹,专业人员参与与充分听取农民意见相一致。要树立全域一盘棋的规划理念,城乡一体、因村制宜编制规划,更要下气力执行规划,切实发挥规划引领发展、指导建设、优化布局的作用。二是要坚持尊重实际、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注意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程度、推进速度与财力承受度、农民接受度的关系,不搞千村一面,不吊高群众胃口,不提超越发展阶段的目标。我市各县农村情况不一样,各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内容可以各有侧重。要瞄准农民群众感受最强烈的问题,集中解决垃圾处理和改水改厕等突出短板。贫困县要以干净整洁作为基本目标,做好环境整治这件惠民实事。三是要坚持遵循规律、突出特点。农村人居承担传承中华农耕文明的使命,重在与自然的协调,既要考虑生活便利,也要考虑生产需要。要突出地域和民族特点,发掘继承创新雅俗共赏、兼容并蓄的乡土文化,留住乡愁记忆。
(四)始终坚持系统治理,久久为功。
农村人居环境千头万绪、百端待举。放眼长远,若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后续管护机制,若不能改变农村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落后观念,就难以达到治本之效。因此,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必须始终坚持系统治理,久久为功,从根上革除弊病,从面上实现普惠共享。
一是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事接着一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顶层设计上,要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与规划设计,强化政策指导、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推进乡土风貌和现代文明相融合,生态改善与生产生活进步相结合。在贯彻落实上,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务求短期任务与长期目标相适应,真抓实干、绵绵用力,会用巧功夫、敢啃硬骨头,既不搞短期政绩、虚假工程,也不搞刮风运动、重复建设,真正实现人居环境整治由“盆景”到“全景”的转变。 二是要两手提升软硬件,设施机制同步抓,环境文明互促进。在“物”的方面,要注重建管并重,一方面提高农村硬件特别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功能,充分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另一方面调动农村基层组织、公益组织、社会资本和广大村民的力量,探索建立适合本地的长效、高效的管护机制,切实提高农村硬件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生命周期。在“人”的方面,要推进移风易俗,利用好村规民约、家风家训,既提高村民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公共设施、参与环境整治的意识,又改变农村千百年来形成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落后观念,实现人居环境由内而外的华丽转变。
(五)创新投融资机制,形成多元投入格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要有真金白银的投入,必须创新投融资机制,形成多元投入格局。一是要建立以各级财政资金投入为主的投入机制。省财政分配财力性转移支付时适当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出标准;市、县两级政府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将支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资金纳入预算;县级财政可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则,积极整合农村水利、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各类资金整合项目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是要拓宽资金渠道,形成多元的格局。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也发挥好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加大资金的多渠道筹措力度,形成“本级财政奖补、上级单位争取、部分投入整合、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格局。着重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坚持真金白银的投入,并不意味着经济落后的地区就没法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既要防止搞过度建设、盲目攀比,也要避免消极无为,不见投入不干事。
(六)扎实做好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垃圾整治。各县(市、区)要按照“五有”(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机制、有完善的监督制度)标准和“四个环节”(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的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年底前所有县(市、区)完成省级垃圾治理达标验收。通过城乡环卫一体化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推进城乡一体市场化保洁,以建设“静脉产业园”为突破,加大我市垃圾集中处理能力。持续做好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工作,以城乡接合部、环境敏感区、主要交通干线沿线以及河流湖泊等区域为重点,集中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等现象。二是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建设和改造,以实施农村百万厕所改造行动为抓手,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建立厕所粪污治理长效机制,有条件的地区要把治理厕所粪污作为重点,纳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分类谋划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和纳入污水管网等治理模式,统筹考虑改厕和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实行一体化施工建设和运行管护,力争一体化处理一步到位。三是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最突出的短板,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梯次推进,根据经济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等因素,科学选择污水处理模式和技术,区分不同村庄类型,实行一村一策,有序推进。城乡结合部村庄,可利用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城乡一体集中收集、集中处理;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庄率先搞好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今年实现70%的村污水有效处理;水源地所在村庄,结合水源地保护,实现污水有效处理;风景旅游区内村庄,结合风景区规划,同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集中处理;经济实力强的中心村,引导群众依靠自身力量,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打造美丽村庄。四是农村粪污和农业废弃物处理。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继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坚持治理与利用并重,建设省秸秆全量化利用示范市、实现畜牧养殖大县粪污资金源化利用整县治理全覆盖,持续提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膜回收利用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五是着力提升村容村貌。以“四美乡村”示范创建为抓手,发动群众开展村道、房前屋后美化、绿化为重点,自己动手,建设美丽家园,努力实现村庄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让村容村貌净起来,生态环境美起来,乡村特色亮起来。六是加快编制村庄布局规划。以县为单位抓紧编制或修编村庄布局规划,力争年底基本明确基本明确城郊融合类、拓展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整治改善类等村庄分类。
一、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受历史条件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欠账较多。 这些年来,农村人居环境保护建设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城市相比还是明显落后的。全国还有近四分之一的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收集和处理,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农户比例不到一半,80%的村庄生活污水没有得到处理,约三分之一的行政村村内道路没有实现硬化,影响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从改善人居环境开始。2018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呈现良好态势。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贯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的长期任务,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不断地努力,久久为功。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工作进展不平衡、内生动力激发不够、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工作责任有待进一步压实等困难和问题。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三农”工作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对标“三农”硬任务,今年将持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突出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为重点,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措施,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
二、南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2018年,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印发《南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按照各县(市、区)经济条件及建设基础,将全市村庄分为三类。中心城区周边、南水北调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河流两侧、交通干线沿线、省界及市界周边乡镇、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区(带)等重点区域内的村庄为一类区域村庄。邓州市、唐河县、新野县、西峡县等县域内的非生态敏感区村庄为二类区域村庄。镇平县、内乡县、方城县、南召县、淅川县、社旗县、桐柏县等贫困县县内和少数地处偏远、居住分散的村庄为三类区域村庄。并因地制宜设定合理目标,明确重点任务。2018年我市以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工作为重点,组织开展了“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小镇”等创建活动,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2019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第二年,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近日市农业农村局召开的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今年的一项硬件任务来抓。今年全市将启动实施农村百万厕所改造、千村万塘建设、三清一改“三大行动”,继续开展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四美乡村”示范创建,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破除垃圾治理瓶颈,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推进城乡一体市场化保洁;加快“静脉产业园”建设,提高垃圾集中处理能力,实现8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新建、恢复万个坑塘堰坝蓄水设施;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累计完成农村改厕60万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以上;培育创建“四美乡村”示范乡镇50个、示范村200个(其中70个为省级示范村)。
三、南阳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
南阳作为农业大市,应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结合实际,创新思维,精准作为,增加百姓福祉。在下步工作中,应进一步增强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树牢有解思维,持续发力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对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为引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典型示范转向面上推开,加强乡村规划编制,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补齐发展中的短板,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健全保障机制,推动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任务,通过持续努力,不断完善全市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因此建议如下:
(一) 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千万工程”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2018年9月,浙江“千万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浙江省久久为功15年,造就了万千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树立了标杆,也得到国际上的认可。今后的工作中,应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学好学透、用好用活,全面扎实推进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二)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
一是要建立明确的“一把手”责任制。成立由各级党政“一把手”挂帅的领导小组,“一把手”要亲自部署重要改革、亲自把关重大方案、亲自协调关键环节、亲自督察落实情况。“一把手”就是第一指挥官、第一责任人。 二是要建立各司其职的工作推进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一把手”亲自抓,还要有分管领导直接抓,要有各相关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特别要注重发挥各级农办统筹协调作用,发展改革、财政、国土、环保、住建等部门配合,明确责任分工,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还要有“五级书记”一起抓,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要结合实际把任务落实落细。三是要建立可考核、能检验的奖惩机制。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为群众办实事内容,纳入党政干部绩效考核和末位约谈制度,强化监督考核和奖惩激励。同时,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这套考核体系要结合实际、确保可行,既不能好高骛远,目标过度,也不能要求过低、失之于松;要有方向性、原则性和长远性目标,也要有具体化、可行性指标;要考虑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还必须有几道“硬杠杠”,有一个“基本分”。
(三)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进行农村环境整治,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要牢牢把握这一要求的精髓,不简单照搬城镇规划,不搞“一刀切”,区别不同情况,科学准确地把握乡村的多样性。一是要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历史性与前瞻性相协调,一次性规划与量力而行建设相统筹,专业人员参与与充分听取农民意见相一致。要树立全域一盘棋的规划理念,城乡一体、因村制宜编制规划,更要下气力执行规划,切实发挥规划引领发展、指导建设、优化布局的作用。二是要坚持尊重实际、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注意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程度、推进速度与财力承受度、农民接受度的关系,不搞千村一面,不吊高群众胃口,不提超越发展阶段的目标。我市各县农村情况不一样,各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内容可以各有侧重。要瞄准农民群众感受最强烈的问题,集中解决垃圾处理和改水改厕等突出短板。贫困县要以干净整洁作为基本目标,做好环境整治这件惠民实事。三是要坚持遵循规律、突出特点。农村人居承担传承中华农耕文明的使命,重在与自然的协调,既要考虑生活便利,也要考虑生产需要。要突出地域和民族特点,发掘继承创新雅俗共赏、兼容并蓄的乡土文化,留住乡愁记忆。
(四)始终坚持系统治理,久久为功。
农村人居环境千头万绪、百端待举。放眼长远,若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后续管护机制,若不能改变农村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落后观念,就难以达到治本之效。因此,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必须始终坚持系统治理,久久为功,从根上革除弊病,从面上实现普惠共享。
一是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事接着一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顶层设计上,要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与规划设计,强化政策指导、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推进乡土风貌和现代文明相融合,生态改善与生产生活进步相结合。在贯彻落实上,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务求短期任务与长期目标相适应,真抓实干、绵绵用力,会用巧功夫、敢啃硬骨头,既不搞短期政绩、虚假工程,也不搞刮风运动、重复建设,真正实现人居环境整治由“盆景”到“全景”的转变。 二是要两手提升软硬件,设施机制同步抓,环境文明互促进。在“物”的方面,要注重建管并重,一方面提高农村硬件特别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功能,充分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另一方面调动农村基层组织、公益组织、社会资本和广大村民的力量,探索建立适合本地的长效、高效的管护机制,切实提高农村硬件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生命周期。在“人”的方面,要推进移风易俗,利用好村规民约、家风家训,既提高村民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公共设施、参与环境整治的意识,又改变农村千百年来形成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落后观念,实现人居环境由内而外的华丽转变。
(五)创新投融资机制,形成多元投入格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要有真金白银的投入,必须创新投融资机制,形成多元投入格局。一是要建立以各级财政资金投入为主的投入机制。省财政分配财力性转移支付时适当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出标准;市、县两级政府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将支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资金纳入预算;县级财政可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则,积极整合农村水利、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各类资金整合项目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是要拓宽资金渠道,形成多元的格局。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也发挥好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加大资金的多渠道筹措力度,形成“本级财政奖补、上级单位争取、部分投入整合、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格局。着重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坚持真金白银的投入,并不意味着经济落后的地区就没法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既要防止搞过度建设、盲目攀比,也要避免消极无为,不见投入不干事。
(六)扎实做好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垃圾整治。各县(市、区)要按照“五有”(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机制、有完善的监督制度)标准和“四个环节”(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的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年底前所有县(市、区)完成省级垃圾治理达标验收。通过城乡环卫一体化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推进城乡一体市场化保洁,以建设“静脉产业园”为突破,加大我市垃圾集中处理能力。持续做好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工作,以城乡接合部、环境敏感区、主要交通干线沿线以及河流湖泊等区域为重点,集中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等现象。二是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建设和改造,以实施农村百万厕所改造行动为抓手,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建立厕所粪污治理长效机制,有条件的地区要把治理厕所粪污作为重点,纳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分类谋划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和纳入污水管网等治理模式,统筹考虑改厕和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实行一体化施工建设和运行管护,力争一体化处理一步到位。三是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最突出的短板,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梯次推进,根据经济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等因素,科学选择污水处理模式和技术,区分不同村庄类型,实行一村一策,有序推进。城乡结合部村庄,可利用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城乡一体集中收集、集中处理;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庄率先搞好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今年实现70%的村污水有效处理;水源地所在村庄,结合水源地保护,实现污水有效处理;风景旅游区内村庄,结合风景区规划,同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集中处理;经济实力强的中心村,引导群众依靠自身力量,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打造美丽村庄。四是农村粪污和农业废弃物处理。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继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坚持治理与利用并重,建设省秸秆全量化利用示范市、实现畜牧养殖大县粪污资金源化利用整县治理全覆盖,持续提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膜回收利用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五是着力提升村容村貌。以“四美乡村”示范创建为抓手,发动群众开展村道、房前屋后美化、绿化为重点,自己动手,建设美丽家园,努力实现村庄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让村容村貌净起来,生态环境美起来,乡村特色亮起来。六是加快编制村庄布局规划。以县为单位抓紧编制或修编村庄布局规划,力争年底基本明确基本明确城郊融合类、拓展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整治改善类等村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