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技推广 > 正文

控旺防旱防冻,保苗安全越冬

2025-01-14 16:10:45 |  南阳农技中心

        “小寒”已过,我省小麦陆续进入“下长上稍长”的越冬期。今年我省小麦生产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以扎实推进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为抓手,落实落细麦播关键措施,早抓细抓冬前田间管理,加之去年秋播期间底墒普遍充足,全省麦播基础和出苗质量是近年来较好的一年。
       尽管去年麦播基础和出苗质量总体较好,但由于麦播后全省气温持续偏高(2024年10月10日至12月24日,全省日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3℃,积温较常年同期偏多103℃),导致部分抢墒早播、播量偏大且土壤墒情好的麦田,尤其是10月17日降雨之前播种的麦田冬前出现明显旺长或假旺长现象,而且部分一类苗麦田有明显转旺趋势。旺长麦田主要表现在群体大、分蘖多、叶龄大、叶片长;假旺长麦田虽然主茎叶龄正常,但叶片细长、植株较高、根系和分蘖较少,地上与地下生长不协调,出现“只见苗不见垄”的冬前封垄,甚至局地已发生倒苗现象。同时,由于自去年10月下旬以来连续两个多月全省基本无有效降雨,部分未浇越冬水麦田旱情开始显现。另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1月份发生阶段性强降温和雨雪冰冻天气可能性较大,2月份气温回升迅速,有可能发生阶段性强升温强降温极端性天气。若遭遇气温骤降的寒旱交加干冷天气,缺墒旺长麦田遭受冻害的风险增大,轻者叶片冻枯,重者将导致主茎和大分蘖甚至整株冻死,已成为当前我省小麦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从多年生产实践来看,越冬前少部分麦田出现旺长属于正常情况,但今年冬前旺长苗占比明显偏高。农谚“麦无二旺,冬旺春不旺”。冬前麦田旺长由于群体大,叶片生长快,消耗了大量营养物质,不仅增大了越冬期和春季冻害风险,而且也为后期倒伏和早衰埋下隐患,且极易诱发病虫危害。为此,建议各地在做好小麦苗情、土壤墒情等跟踪调查基础上,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以“控旺防冻防旱防病虫,保苗安全越冬稳健生长”为重点,切实做好防御冻害、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应对预案,指导农户科学冬管,进一步夯实小麦丰收基础。
       一、多策并举,控旺防冻。对冬前已经出现旺长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可采用机械镇压、深锄断根、控水控肥、喷施植物生长抑制剂等措施抑制旺长。其中,麦田镇压是控旺防倒、防旱防冻、壮株增产的一项最简单易行、最经济有效措施。麦田镇压应遵循“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压轻不压重”“地湿不压地干压,阴天不压晴天压,早晨不压中午压”和“旺苗连续压、壮苗酌情压、弱苗宜轻压”的原则,注意刚浇过水的土壤过湿麦田不能镇压,以免造成土壤板结;已经封冻麦田或有露水结霜麦田不宜镇压,防止损伤麦苗;沙质土壤麦田可适当重压,土质黏重麦田应适当轻压,并注意沿着一个方向顺垄镇压‌,避免双向来回镇压损伤麦苗。对生长过旺麦田可每隔7天镇压1次,连续镇压2~3遍。各地都应注意严禁畜禽啃青控旺。
     二、适时浇水,防旱防冻。对目前口墒和底墒均不足切旱情明显的麦田,应选择日均温在 3 - 4℃,地表温度不低于3℃时“夜冻昼消”的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进行小水细灌,灌水量以能浇透接住底墒且确保当天渗完为宜。提倡采用滴管、微喷、肥水一体化等节水灌溉,避免大水漫灌,并在冬灌后及时划锄松土,避免土壤板结龟裂,透风伤根死苗。同时要防止因浇水过晚,温度降低地面积水结冰,导致麦苗在冰层下窒息死亡,或拉断麦根,吊死麦苗。
       此外,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监测,受越夏菌源较多、秋季气温偏高等因素影响,2024年12月2日,小麦条锈病已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4省(区)15市(州)55个县见病;1月4日湖北省报告已有5个县发现条锈病发病中心。因此,豫南地区要加强监测,并采用“带药侦查、打点保面”和“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防控措施,及时控制发病中心,遏制扩展蔓延,筑牢小麦安全生产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