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2022年多花黑麦草防治技术
2022-11-28 10:19:05 | 镇平农技中心
近几年,在镇平县南部张林、贾宋、马庄、晁陂等乡镇,多花黑麦草侵入小麦田,并形成优势杂草群落,对小麦田危害很大,影响小麦生长,造成小麦大幅减产。
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k.)一年生,越年生或短期多年生。秆直立,叶鞘疏松;叶舌长达4毫米;叶片扁平,无毛,上面微粗糙。穗形总状花序直立或弯曲;穗轴柔软,节间无毛,上面微粗糙;小穗含小花;小穗轴节间平滑无毛;颖披针形,质地较硬;外稃长圆状披针形,具5脉,顶端膜质透明,具长约 5 -15 毫米之细芒,或上部小花无芒;颖果长圆形,花果期5-8月。南阳地区的多花黑麦草多作优良牧草、草坪草引种栽培,属于外来物种。
1、多花黑麦草生长发育特点
(1)出苗时间长,防治难度大
多花黑麦草属一年生、越年生或短期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寿命长,在土壤中存活可达5年以上;幼苗出土期限长,每年9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陆续发芽出土,出苗期长达150d;植株不易着药,叶片光滑狭窄、表面覆有较厚的蜡质,药液不易沾着。这些特点导致多花黑麦草防治难度大、防治效果差。
(2)传播蔓延快,很快形成优势群落
因多花黑麦草分蘖力强,单株分蘖多达10个左右,每株繁衍种子几百粒,甚至上千粒;生命力强,即是春季发芽出土的幼苗生长发育依然很快,到小麦抽穗开花期,多花黑麦草植株高度可超过小麦,仍能抽穗开花结籽。
(3)易产生抗性
多花黑麦草对除草剂抗性上升快。2013 年, 镇平县张林镇部分麦田发生的多花黑麦草,采用15%炔草酯30g左右加水15~30kg均匀喷雾即可有效防除;应用3~4年,对炔草酯抗性已上升,防效降低。2017年引进推广唑啉草酯,亩用5%唑啉草酯80ml,可以达到较好防效;2020年对唑啉草酯抗性明显增强,黑麦草重发区域亩用 5%唑啉草酯120~160ml,防效仅在75%左右。
(4)防除成本高
多花黑麦草为禾本科黑麦草属,与小麦属是近缘植物,可用的除草剂种类少、研发费用大,适用的除草剂价格较贵,防除成本高;人工拔出需要多次进行,费工费时效率低,每亩地防治费用需要 70-100 元以上;2、多花黑麦草 防治技术
根据多花黑麦草生长发育特点和习性,在防治上要采取“预防为
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治小治早,多策并举”防治策略。综合运用“倒、种、翻、封、杀、拔”等措施,来做好多花黑麦草持续防治工作。
2.1 倒茬休耕:多花黑麦草严重发生的麦田,可以造成小麦绝收,
防除成本太高,常年小麦—玉米轮作田,秋季正常整地,让黑麦草充分出苗,在春季3月初整地消灭杂草,播种植春花生等双子叶作物,可以有效控制当季多花黑麦草。
2.2 严把种子质量关:小麦种子生产企业应避开在多花黑麦草发
生区域繁育种子,种子田严格生产程序,严防多花黑麦草等杂草种子混入。在该杂草发生区农户自留种没有经过机械精选,小麦种子中带有大量的杂草种子,随机调查镇平县张林镇玉皇阁村农户,每公斤小麦含草籽 5-40 粒不等,最好不用自留种。
2.3 深翻:多花黑麦草种子多集中在地表,通过深耕将土表草籽
埋在 20cm 以下,可降低杂草密度 70-75%;适当早整地晚播种,让地表的多花黑麦草种子发芽出苗,再通过旋耕耙磨,或者喷施灭生性除草,消灭早出土的杂草,然后播种小麦。
2.4 土壤封闭除草:在小麦播种后进行土壤封闭除草,可以杀灭
大量的杂草。往年多花黑麦草发生量大的田块,可采用在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保证土壤墒情的条件下每亩喷施 40%砜吡草唑悬浮剂 25-30g/亩+41%氟噻草胺悬浮剂 40g/亩左右混合使用(有效成分比例 1:1.2 效果最佳)或 40%砜吡草唑悬浮剂 25-30g/亩+50%吡氟酰草胺可湿性粉剂 16g/亩左右混合使用(有效成分比例 1:1 效果最佳),株防治效果可达 60-90%,鲜重防效达 90%以上。
2.5 茎叶处理除草:应在小麦 3 叶期后,杂草 1 叶期最好在多花黑麦草出苗后、分蘖前,气温 6℃以上,晴天无风,上午 10:00-下午 16:00 喷施,可选择药剂:3%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 30g/亩+5% 唑啉草酯乳油 60-80g/亩混合使用对多花黑麦草鲜重防治效果50-80%以上,还可以兼治节节麦同时发生的田块,保证小麦安全。
2.6、人工拔除:通过上述措施,对于仍残存的少部分杂草,可
采用人工多次拔除的办法清除,杂草杨花后拔出的要带出田外深埋销毁,以防种子扩散蔓延。
多花黑麦草危害严重,防治困难;需要连续 3-5 年的综合治理才能根治,同时要做好后续的反弹工作。
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k.)一年生,越年生或短期多年生。秆直立,叶鞘疏松;叶舌长达4毫米;叶片扁平,无毛,上面微粗糙。穗形总状花序直立或弯曲;穗轴柔软,节间无毛,上面微粗糙;小穗含小花;小穗轴节间平滑无毛;颖披针形,质地较硬;外稃长圆状披针形,具5脉,顶端膜质透明,具长约 5 -15 毫米之细芒,或上部小花无芒;颖果长圆形,花果期5-8月。南阳地区的多花黑麦草多作优良牧草、草坪草引种栽培,属于外来物种。
1、多花黑麦草生长发育特点
(1)出苗时间长,防治难度大
多花黑麦草属一年生、越年生或短期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寿命长,在土壤中存活可达5年以上;幼苗出土期限长,每年9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陆续发芽出土,出苗期长达150d;植株不易着药,叶片光滑狭窄、表面覆有较厚的蜡质,药液不易沾着。这些特点导致多花黑麦草防治难度大、防治效果差。
(2)传播蔓延快,很快形成优势群落
因多花黑麦草分蘖力强,单株分蘖多达10个左右,每株繁衍种子几百粒,甚至上千粒;生命力强,即是春季发芽出土的幼苗生长发育依然很快,到小麦抽穗开花期,多花黑麦草植株高度可超过小麦,仍能抽穗开花结籽。
(3)易产生抗性
多花黑麦草对除草剂抗性上升快。2013 年, 镇平县张林镇部分麦田发生的多花黑麦草,采用15%炔草酯30g左右加水15~30kg均匀喷雾即可有效防除;应用3~4年,对炔草酯抗性已上升,防效降低。2017年引进推广唑啉草酯,亩用5%唑啉草酯80ml,可以达到较好防效;2020年对唑啉草酯抗性明显增强,黑麦草重发区域亩用 5%唑啉草酯120~160ml,防效仅在75%左右。
(4)防除成本高
多花黑麦草为禾本科黑麦草属,与小麦属是近缘植物,可用的除草剂种类少、研发费用大,适用的除草剂价格较贵,防除成本高;人工拔出需要多次进行,费工费时效率低,每亩地防治费用需要 70-100 元以上;2、多花黑麦草 防治技术
根据多花黑麦草生长发育特点和习性,在防治上要采取“预防为
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治小治早,多策并举”防治策略。综合运用“倒、种、翻、封、杀、拔”等措施,来做好多花黑麦草持续防治工作。
2.1 倒茬休耕:多花黑麦草严重发生的麦田,可以造成小麦绝收,
防除成本太高,常年小麦—玉米轮作田,秋季正常整地,让黑麦草充分出苗,在春季3月初整地消灭杂草,播种植春花生等双子叶作物,可以有效控制当季多花黑麦草。
2.2 严把种子质量关:小麦种子生产企业应避开在多花黑麦草发
生区域繁育种子,种子田严格生产程序,严防多花黑麦草等杂草种子混入。在该杂草发生区农户自留种没有经过机械精选,小麦种子中带有大量的杂草种子,随机调查镇平县张林镇玉皇阁村农户,每公斤小麦含草籽 5-40 粒不等,最好不用自留种。
2.3 深翻:多花黑麦草种子多集中在地表,通过深耕将土表草籽
埋在 20cm 以下,可降低杂草密度 70-75%;适当早整地晚播种,让地表的多花黑麦草种子发芽出苗,再通过旋耕耙磨,或者喷施灭生性除草,消灭早出土的杂草,然后播种小麦。
2.4 土壤封闭除草:在小麦播种后进行土壤封闭除草,可以杀灭
大量的杂草。往年多花黑麦草发生量大的田块,可采用在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保证土壤墒情的条件下每亩喷施 40%砜吡草唑悬浮剂 25-30g/亩+41%氟噻草胺悬浮剂 40g/亩左右混合使用(有效成分比例 1:1.2 效果最佳)或 40%砜吡草唑悬浮剂 25-30g/亩+50%吡氟酰草胺可湿性粉剂 16g/亩左右混合使用(有效成分比例 1:1 效果最佳),株防治效果可达 60-90%,鲜重防效达 90%以上。
2.5 茎叶处理除草:应在小麦 3 叶期后,杂草 1 叶期最好在多花黑麦草出苗后、分蘖前,气温 6℃以上,晴天无风,上午 10:00-下午 16:00 喷施,可选择药剂:3%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 30g/亩+5% 唑啉草酯乳油 60-80g/亩混合使用对多花黑麦草鲜重防治效果50-80%以上,还可以兼治节节麦同时发生的田块,保证小麦安全。
2.6、人工拔除:通过上述措施,对于仍残存的少部分杂草,可
采用人工多次拔除的办法清除,杂草杨花后拔出的要带出田外深埋销毁,以防种子扩散蔓延。
多花黑麦草危害严重,防治困难;需要连续 3-5 年的综合治理才能根治,同时要做好后续的反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