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秋作物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

2020-08-13 15:53:47 |  南阳市农技站

     今年我市秋作物前期播种偏晚,但由于底墒足,气温偏高,有利于苗齐、苗壮,目前秋作物长势整体较好。自7月下旬以来,我市降水偏多,降水量为175.3毫米,比气候标准值偏多86.7毫米;气温偏低,平均气温为26.3℃,比气候标准值偏低1.1℃;日照偏少,日照时数为52.7小时,比气候标准值偏少41.6小时。由于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部分县区出现大暴雨,造成田间湿度过大,农田积水多,给玉米、花生、大豆等秋作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目前,我市秋作物正处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及时做好防涝除渍、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等中后期田间管理工作刻不容缓。要坚持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做到因苗制宜、分类管理,进一步开展好秋作物中后期田间管理,确保秋作物丰产丰收。
        (一)防涝除渍。目前我市秋作物墒情充足,有利于正常抽穗灌浆。玉米抽雄前后,适宜的土壤湿度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0%~90%,土壤湿度大于90%时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若旬降水量超过200mm或者连续两旬总降水量超过300mm,就会发生渍涝灾害,玉米抽雄灌浆后淹水时间不能超一天。大豆遇涝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农田渍害;红薯后期遇雨涝天气可引起茎叶徒长和养分分配失调导致减产;花生饱果成熟期,植株耗水量锐减,根系吸水能力减弱,雨水过多会引起根系腐烂,茎枝枯衰,饱果率降低甚至烂果病,因此要注意排除积水,消除渍害。
     (二)合理追肥。玉米抽雄以后酌情补追花粒肥,以提高后期叶片光合能力,增加粒重,每亩可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齐穗后,喷施叶面肥(尿素0.5公斤+磷酸二氢钾0.5公斤+清水50公斤)1-2次,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对于花生长势较差或有早衰迹象的田块,从结荚后期开始,喷施1%-2%的尿素水溶液和2%-3%的过磷酸钙水溶液,每隔7-10天喷施2-3次,通过叶面追肥保持叶片活力,增加花生荚果饱满度,增加产量。大豆花荚期叶面喷施硼锌等微量元素,促进开花结荚,增加单株粒数和百粒重,生长中后期可喷施芸苔素内酯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防止植株早衰,增加粒重;红薯进入薯块膨大期后需肥量大,应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生长后期推广根外追肥,对长势弱或有早衰趋势的田块可喷施0.5%的尿素液。
    (三)控旺防倒。针对雨水偏多,特别是大豆旺长结荚过少的情况,夏花生地上部分生长过旺,影响开花坐果的问题,采用叶面喷施含有营养元素的调节剂进行化学调控。红薯高水肥地块、氮素使用量过多或雨水较多容易引起旺长。一是坚持提蔓、不翻秧、不摘叶,降低土壤湿度,拉断不定根。二是封垄后,亩用15%多效唑50~70克,加水50公斤喷洒1~2次,控制茎叶后期疯长。玉米抽雄授粉前后发生倒伏造成株间相互叠压,自然恢复困难,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吐丝和授粉结实,需要人工扶起并浅培土,降低产量损失;一般在倒伏发生后的1~2天内突击扶起来。一旦植株弯曲向上生长就不能再扶。
    (四)辅助授粉。最近一段时间,我市各地降雨频繁,又恰逢玉米授粉的关键阶段,阴雨天气导致空气中的湿度过大,影响花粉的活性,玉米花粉会因吸水过多而膨胀破裂,进而降低受精质量。雄穗散粉受影响,花粉量减少,而雌穗则不会一直等待,出现不授粉的情况下,自动老化,即使能授粉,由于活性较差,凸尖、缺粒现象也比较严重,结实率差,影响最终的产量。一般可采用竹竿赶粉或采粉 涂抹等人工辅助授粉法,使落在柱头上的花粉量增加,增加授粉受精的机会,一般可增加结实率5%~8%。
   (五)防病治虫。玉米重点抓好粗缩病、二点委夜蛾、玉米螟、豆天蛾、地下害虫、三代粘虫及草地贪夜蛾的防治。防治草地贪夜蛾做到“治早治小、全力扑杀”,早期施用多杀菌素和BT等生物农药,发生严重时施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啶虫脒、乙基多杀菌素等农药进行防治。汛期部分玉米品种易发生褐斑病,在发病始盛期,用12.5%禾果利1200倍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加入天丰素、磷酸二氢钾、尿素等进行喷雾;防治豆天蛾、豆荚螟、造桥虫、夜蛾和食心虫,可用5%甲维盐每亩10~40毫升加水稀释喷雾或用50%辛硫磷2000倍液喷雾。花生田间发生根腐病、茎腐病时,可喷50%多菌灵或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亩用药液50~75公斤,一般于发病初期喷1次,开花前再喷1次。水稻重点抓好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和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苞虫等病虫害防治。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300~350毫升,或15%已唑醇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大豆要做好蚜虫、大豆黑潜杆蝇、食心虫、豆荚螟、造桥虫等虫害及大豆根腐病、褐斑病、纹枯病、菌核病的防治。豆荚螟用4.5%高氯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防治。红薯天蛾、斜纹夜蛾、潜叶蛾可用50%辛硫磷乳油60~10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或2.5%溴氰菊酯乳油10~15毫升兑水30公斤交替喷雾使用,防治害虫产生抗性。     
(六)防灾减灾。今年由于气象变化较大,多次出现强降雨天气,给秋作物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因此,要做好应对雨涝灾害天气的准备,坚持抗旱除涝一齐抓,特别是秋作物生长中后期,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掌握灾情动态,组织落实应对措施,遇涝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窒息死亡,避免诱发病害流行,确保秋作物正常成熟。